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創新

最近有些人一直在講台灣的老人該退了,阻礙創新什麼的。又很常舉馬雲的話,我要說的是:台灣如果真的這樣搞了,那馬上就完了。

怎麼說呢?我舉個例子,前幾年有一家公司在拿政府標案上很夯的,這家公司的高層有一個兩個字的知名人士,他一上台簡報底下一堆人都是他的舊識或是子弟兵。

有人說,這不是扼殺了台灣其他公司拿到案子的機會,或許是這樣。但是我說這是因產業而異,很多人的思維都是 B2C 的思維,但是 B2B 的思維不同,對企業來說,要使用一個服務除了價格以外,穩定與是否值得信賴很重要。

其實台灣的大老不是沒有退下來過,早在 2000 年後半,施振榮、張忠謀、郭台銘都有要退下來過。但是後來金融海嘯一來或是一些事件它們又回去了,我個人看到的有兩個原因:

1. 內部交班搞不定,老大走了其他的互相不服。這點我覺得台積電有稍微在處理,只是不像是以前皇帝要把其他皇子都幹掉。台積電有點像是把其他不服接班的弄出去。
2. 老大要去國外談生意賣臉比較有用。
對台灣的產業來說,市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內需市場不足你要擴充,其實要做的是外銷。而外銷就是品牌和通路。先不講品牌,如果你是做 OEM ODM等等,那麼通路就是這些大老的人脈。

接下來獎回品牌,其實我覺得建立品牌是一件事,但是商品還是要賣到消費者手中的,你能不能把你的東西放上架給人買就是問題。我是覺得這幾年華碩在台灣的通路上蠻強的,但是我也懷疑他很多貨是不是放在通路。

通路和維修都是需要成本的,尤其你要做國際化。行銷當然也很重要,但是我覺得如果是代工的企業,基本上還是要靠 Sales。

那回過來講,做 OEM, ODM 就不好嗎?其實不見得,光舉鴻海來說,他從以前到現在都做那種大家會覺得利潤很低的,但是它就是有辦法把它做起來,這其實是厲害。而以製藥為例,其實研發的確比較有利潤,但即便是學名藥,製程也是有差。

那麼講創新,我內心的感覺是,其實大企業投資創新也是很有機會的。基本上我覺得國內一直不斷創新企業家蠻標竿的是王雪紅,他每一個投資都抓得很準。但是大家要酸他是另外一個問題:

他其實比較欠缺企業家責任,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家不會說一加公司做一做發現另一個賺錢機會他就用賺錢事業成立另外一家公司。

不過我覺得,從 hTC 的經驗我要講,台灣欠缺的是把公司再往上一步的管理者,基本上我覺得王雪紅在國際競爭和通路上的能力已經看到一個侷限,因此他或許可以考慮純粹當金主會好一些。

結論:我要說我的能力也不行,只是正好我的成長過程讓我在各方面都看到一點,所以我能體會各方面的辛苦。但是比網路上一堆鍵盤 CEO 要好一些。台灣現在唯一的競爭力就是這些檯面上的老人,如何善用這些人發揮價值,而不是整天要它們退下來,我覺得是台灣目前社會氛圍最需要改變的事。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給畢業生的話 2015 年版


每年都會有一些話要跟今年要畢業的學生說,每年講的或許有些重複,但是也會反映出每個年代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住在松山車站附近,這幾年來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然第一件事情是捷運通車以後更方便了。不過我要講一下我的觀察,我家附近松山國小對面,有兩家不同品牌的茶飲店,然後轉到八德路上,又有四家。然後松山火車站有兩家。後站出去又有一家。其實繼超商各地開之後,這一兩年來大家想到的就是茶飲店了。

其實要加盟超商的資本額比茶飲要高些,不過最近慢慢的也出現很多超商的加盟店做不下去關店了。茶飲店也是一樣,我記得以前南陽街有一家槍擊要犯開的店,那個店一個月可以賺四十幾萬。但是我覺得,茶飲店接下來茶飲店雖不至於像之前葡式蛋塔店一樣收的很快,我覺得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很多年輕人想說開個小店一個月也比 22k 要多所以也就繼續撐下去,但是給加盟商抽又給人家抽租金,其實到最後要考量的是機會成本。

因此,我要講的第一件事,是說關於自己的未來,要想的長久一點,不見得只要看眼前。現在有很多創業的機會,基本上,創業目前在台灣,是孵化器比創業團隊要多的狀況,有時要多想想。我舉個例子來說,我在學校很多年,常常會聽到有些人有 Idea,然後想要到學校來找技術團隊做東西。就這點來說,我建議各位在創業前也要想一想:

1. 基本上,很多人會跟你講說年輕闖一下,失敗也可以學到經驗,但是最慘的是不成功也不失敗,然後一直想說怎麼活著,就這樣陷入一個不知道要不要停下來的環境。因此,如果要加入新創團隊,首先要訂好自己的 Exit Strategy。
2. 自己稍微要判斷一下這家公司有沒有前景,我個人會建議有幾個判斷的角度:(a)這事業有沒有市場?我個人覺得有幾個 Sign 是很恐怖的,一個是他的收入來源就想說是廣告,第二個是他就想著自己比較便宜,第三種是沒有核心競爭力一開始就想說整合;(b)這事業即便有市場,人家是否有可能願意付錢給你,像現在很多做 Big Data 的,基本上我覺得 Big Data 如果沒有 domain 純粹技術,基本上生存的機會就不大。
3. 要判斷一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如果可以加入核心團隊這當然 OK,但是如果就是人家來找打工的,這我覺得就要多考慮。
4. 就目前來說,我覺得不要一開始就要創投或天使投資你,你要至少能夠在沒有創投或天使投資的情況下能夠把產品做到一個程度,那這我覺得再決定要全心投入。

接下來,要講到方向,我記得以前有個前輩跟我講,他在剛畢業的時候,那時候台大商學院畢業很紅的是去汽車產業,但其實現在怎樣我就不講了。有人說囂張沒有落魄的久。產業也是有起有落。所以各位要看一下方向。如果是大學畢業要念研究所的,看方向要看的更遠一些。就我來看,一定會有些不論產業起落都會持續存在的公司,像是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眼鏡行、牙醫,不過各位既然選了資管就沒辦法了。當然有些工作職位是轉換很容易的,像是 Sales,你可以去賣各種不同的東西,轉職也快。不過我要講的是趨勢的部分:

1. Big Data: 其實講 Big Data,我個人會覺得說重點不全然在於演算法,而是在 Domain,因此 Big Data 會在各領域有需求,但是要做的話,應該比較多要找 User Site,像是銀行、證券公司等等,他們本身會需要用,因此你做就有機會。當然你會說,有很多公司說他專做 Big Data Solution,我要告訴各位,除非它們是自己有收 Data,不然純粹提供技術的,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其實可以想見的是,如果各位一兩年畢業以後,市面上會有一堆懂 Big Data 技術的人,有很多人甚至已經有一些經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差別是在領域知識。

2. IoT:這是最近大家喊很熱的東西。但我的看法是,目前台灣很多公司是用要賣硬體的角度去推。因此它們一定會標榜可以支援一些公訂的標準等等,然後想說可以賣 Sensor。但就這點來說,我覺得要推 Sensor 等等的價格拚不過東南亞大陸。其實我覺得台灣現在一些公司要推 IoT,應該是要自己願意弄髒手去做一些應用出來的,然後是以 solution 輸出並且有應用案例。我曾經參加過一些提案會議,我覺得某些東西是整體技術缺乏的東西,但是國內很多大老的想法都是你要 follow 別人的標準出去才有量,但是很少想到我們自己先做一些東西能夠成為一個 Testbed 之後主導標準。其實以我來說,我覺得在技術上大概有幾塊是缺的 (這點我要賣一個關子等我 paper 寫好),但是重點是你空口說沒用,現在的重點是要推動。我最近當了某家公司的獨董,其實我覺得那家公司能夠做的好,技術當然是一個因素,但是他們就是有很多人去把相關得服務做好推動。在 IoT 方面,我覺得有做好部署而且能夠做出一些具體會賺錢服務的應該是可以去跟隨的方向。

3. 資安與內控:現在法規對於資安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也會有一些商機。但是我覺得這段有個小問題是:如果只是滿足法規要求,那麼一般人會傾向於用最少錢去滿足法規的要求就好。但是這基本上還是各企業都會需要的項目。但在我從 2003 年以來,看過無數做資安公司倒掉的情況,我會覺得不要純做資安服務,本身還是要有產品,畢竟整個領域太廣,做服務你要很多高手去維持持續有競爭力不容易。如果要快速培養自己能力,一般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去找一些公家單位,因為它們一定要把人送去上課,所以你就用這機會快速學些東西,然後壓榨一下 SI 廠商多給些上課卷之後跳槽了。最後,雖然網路安全很有趣,但是看起來要賣東西賺錢最快的還是實體安全。

4. 網路:其實國內一堆公司在做 Box。我覺得,Home Router 或 Home Gateway 會有一些機會。但是這邊標準可以看到的就很亂,不過你學會之後跳槽應該也可以活。在這部分我覺得目前做 NAS 或 Switch 的幾家公司都有些機會,不過進入障礙看起來不是太高。另外一個是做企業級的產品,不過國內有做到企業級產品的不多,這邊後面有些東西和我目前做的研究方向有關,恕我保留。

講了創業與找工作或研究方向,最後我要講的一點就是真心,做事情要認真把一些事情做好,舉例來說,有時候企業被凹用比較少的錢做了案子,但是即便是比較少的錢,你還是要做到一定的品質,這是對自己的交待。這點很重要。因此,無論你是否最後做了甚麼,有沒有成功,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不會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做。像我到現在,一直很後悔以前跑千五或五千的時候,最後沒有把自己的全力催出來讓自己跑完以後倒下去,而是會一直自己找理由放掉。

最後,祝大家畢業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