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藝人吸大麻

2014/8/30

最近幾天新聞藝人吸大麻的問題一直就鬧很大。我覺得或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在第一時間,看到特別講說一些國家認為大麻是合法的論點相當不以為然。當然,你可以喜歡你的偶像,但是看到近代華人受到鴉片的荼毒,我對於毒品是非常反對的。除非你真的是身體有需要,像是病痛。其實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我也很反對酒,感覺酒造成的問題好像也沒比較少。不過那是題外話。

我要講的重點是,到任何一個國家就要守那個國家的法律,這是所有管理制度裡面,第一就講到要做到的事。當然,有些事比較偏道德,而各國就有不同的看法。

舉例來說,前一陣子一堆人又在酸說誰婚外情,哪個政治人物有跟老婆之外的人開過旅館,我要說的是,如果你要講,台灣在七八十年前,感覺娶三四個老婆也不是不行,像王永慶和一些老一輩的商人都在那邊大房二房三房四房。然後對於部分歐洲國家,感覺某某政治人物的情婦是一種正式的職稱。那些有外遇的政治人物出事的時候,我也沒看到像是這次挺吸大麻藝人一樣講說國外都可以。

這我體會的很深,是因為前校長之前出事的時候,當時我在日本和其他老師參訪,那時基本上他在還沒被辭職前,我從其他同行教授的態度大概就知道大概是辭定了。當然,後來類似的還有也沒抓姦在床就被請辭的另一個官員。當時,我其實各大媒體,從來沒看到說有人說部分歐美國家這沒甚麼的說法。

我不是要幫那些被請辭官員說話,我要說的是,本來各國的法律和民情都有不同,犯了錯要受罰本來就是該做的事,幫你喜歡的藝人講話去找理由真的是沒有意義。至於甚麼寫歌的藥吸毒品才有靈感,那真的是把沒吸毒品但是寫出傳世好作的人當作白癡。

20140831

今天看到公車上有一個 Surface Pro 3 的廣告:可以完美取代你膝上電腦的平板電腦,後來我去看了一下,他 512G/8G 的機種六萬對我算是有一點吸引力,但是,這品格讓我有些不爽。怎麼說呢:

先前同學的公司有一款軟體,那時他們和微軟談合作,應該可望在微軟的系統內內建它們的元件之類的事情,後來那時我同學請的一個總經理,就講說微軟的東西要搭它們的東西比較好,結果就被微軟封殺

我要說的是,微軟你要打 Surface Pro 3 的廣告沒關係,現在其他 PC 供應商還是搭你的 OS 在賣,也就是說,一票做筆電的看你自己說要取代它們,這不是打你的夥伴一耙是啥。

當然,你微軟是老大你講了算,但是會有越來越多人退出你的供應鏈 .... 哀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用人

2014/8/28

其實我發現,我選人的標準一直和其他人有些落差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我自己想了一下,其實個性決定很多事情

某種程度上,我算是生長在台灣資訊奇蹟時代,看著一堆人進園區當大爺,而我那時自己決定了不要進園區工作。

好了,問題來了,我為了想學東西想要成長進軟體公司或是會計師事務所,正如我之前所說,那我要找一些人才進來工作時,一談到待遇,通常聽到的人會倒抽一口涼氣,然後一副不可思議貌。我只能說,人家台大會計畢業拿到會計師也這錢,人家老闆又是會計系的,你拿什麼去說就算是台大資管就該比台大會計拿多很多錢。

這情況一直要到分紅費用化和金融海嘯才改善 .......。通常,最後你能給的錢以新鮮人來說,只能找到還 ok 學校的白紙。然後要自己訓練。

當然,另外一個角度,其實技術人才薪資有屋頂,而事務所或是顧問公司的薪水跳得很快,因此挖有點經驗的是 ok。後來大家喜歡後者,但是就我事後諸葛,後者的問題很大:

1. 很多人進顧問公司是要轉型,轉型代表他過去沒那方面的經驗,尤其很多 IT 主管或是資訊人很少面對人
2. 通常除了挖同樣四大的,不然很難說花大錢可以立刻上場,到最後薪水給高了一樣有問題
3. 後來有看到挖人家其他顧問公司高階的,然後給到很高的職位,這我也沒辦法做到,畢竟那時候四大在台灣的薪水是蠻 local 的。

最後,就變成我一直在盧說要用比較高的薪水去請好一點的白紙來教。我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比較好,但是最後的結果是我和老闆 always 在看人上是條平行線。

不過我這樣 always 有一個問題,因為我自己也不太會教人,所以結果就是:可能那個人是不錯的白紙但是我沒教好 ...

Anyway,用人的確是一個難題,最近看 CIO 的兩難,就有提到說好的架構師到底要自己培養還是從外挖?書裡的結論和我想的差不多,也就是你如果要找即戰力進來,通常這種能夠做好事情的,很難找。所以一般要從裡面培養較好。但是你裡面的環境,能不能創造一個可以讓人成長的空間,就是 CIO 平常要以培養自己接班人的角度去做。這也回歸到我之前講的,像某大顧問公司其實主要的還是找不錯的白紙。只是最大的困難是,時間可能不夠長,第二是可能不錯的白紙個性不好,有風險。還有,如果真的有看到績效時間上的壓力,也沒的你挑。

不過用人是真的很大的問題,我們平常習慣寫程式的時候要電腦東他就不會往西,但人的問題真的複雜,只好把腦域開發到 30% 然後去控制別人了。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推薦的公司

2014/8/27

今天有隔壁實驗室的學生問我說我可以給他們三家公司的名單,作為它們畢業可以去找工作的地方。其實,這個問題考倒我了。

他也有問我說我的學生大部分都去哪,也問我說到底那麼多學生去中華電信我是不是很得意,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學生如果去中華電信或是台積電這種人人稱羨的公司,我會說我可以對他們父母交代,畢竟這不是錯的選擇。

其實前一陣子我和卡卡米有聊到我推薦學生的結果好像都不是很好 ......我只能說,做生意真的很難。上週有一個 EMBA 的學生和我聊,他說他有時候要找人,要去學校和老師打好關係,然後請老師推薦或是對學生講好話,這樣比較有機會收到好的人。我個人是覺得這是 win-win,畢竟也是幫學生找到好的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創業維艱,因此我最近也不太隨便幫學生推薦了,或是有人來找我可能就打個太極。不過我一像還是會幫各位打聽哪個學生好不好。

不過話說回來,要我推薦工作,我其實一般我會和學生說,資管系畢業的話,我個人那時候,先把園區的科技業劃掉。我為何會放掉科技業,因為我不是本科,你到科技業去當 MIS 被人使喚,我覺得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說實話,科技業來說,的確是薪水相對較高。我以前會介紹學生去四大,但薪水人家就算給你和台大會計系畢業考過會計師的薪水,一個月不過三萬六三萬七,這一拿出去就會引發學生覺得這是爛公司。但基本上,台灣科技業把個行業的人才吸得太厲害。

就我來說,如果要推薦資管系的找工作,大概會推薦滿足以下條件的公司:

1. 找第二份工作不會錯的公司,畢竟從一而終很難,有些工作你在找下一分工作比較容易有加分效果,我覺得大公司,而且顧問或是 presale 性質佳。
2. 產業有前景,說實話,一家公司待遇要好,基本上和他賺錢有關,因此至少一家公司今年賺不賺錢,未來會不會持續賺錢,這是一個要找工作的人基本上要觀察的。
3. 可以賺很多錢的公司,我常說,每個人都有一個數字,超過那個數字你可能可以犧牲自己的成長。不過年輕人通常不會有那種機會。
4. 有你很信賴或是想學習的人在的公司,基本上好公司有濫缺,爛公司有好缺,看你跟的老闆。
5. 你進去以後父母不會罵我的公司 ....

至於穩定、工作輕鬆,我目前還沒有鬆口到這個地步作為推薦的標準

最近我和卡卡米有聊到這個話題,其實以 2, 3 點,我覺得我最近蠻推殯葬業的,但是這和資管專長有點違背,看看到殯葬業當 MIS 不知道待遇如何?不過我猜應該是要接觸大體的薪水才會高。

好的,第 1 點有哪些公司,我腦中浮現的是我學長或學弟在 splunk 當 presale 快樂工作的神情,其實這後面幾點也都符合。或是麥肯錫。但其實這會冒出第 6 點,好像是要能進得去的公司。所以我腦海中開始在想一些外商:google, qualcomm, IBM, Accenture, MS, Oracle, Amazon ...... 但其實這些公司很多我認識有進去的,都不是很年輕進得去 .... google 說不看學歷,但我認識進 google 的都是台大畢業進國外名校的 ...... 有些大概公司最近有些問題

過去我會推 IBM, Accenture,我覺得目前 ERP 產業不太行,所以 Accenture 恐怕弱一點,IBM 雖然有聽說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但是還 ok。MS 大概最近不太好。因此外商大概可以嘗試的是 Google, Amazon, Oracle, IBM (可以按照這順序投)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顧問部門或是做電腦審計,我覺得國外的四大其實很夯的原因是很穩定,其實我個人很推那邊的工作,畢竟 first tier 的顧問公司很難進,四大雖然顧問弱點,但是你可以看到很多東西,而且找第二份工作也不會吃虧。但是如果看起薪或是怕操的話就不要去找。所以:Deliot, PwC,  ..... (另外兩家在台灣好像稍弱不推)

銀行業的 MIS 其實算是不錯的,畢竟他們的 MIS 還有機會接觸一些業務系統,但是我要說,銀行有 first tier 銀行和 3~5 tier 銀行。簡單來說,中信、國泰世華、台北富邦、合庫、土銀。剩下的我不想講甚麼。

父母不會罵我的公司:中華電信、台積電

最後,我要反駁爆肝不爆肝的問題,基本上,人的天資有差異,你聽人說爆肝是能力不夠還是工作太操見仁見智,只是我國對於員工有時候還是有吃大鍋飯的心態,你把不行的人刷掉有時候是幫整個業界提升水準。這和 MIT 要刷人一樣,據說他會說他同時提高了 MIT 的水準和其他地方的水準。

投影片

2014/8/27

上週駭客年會,主辦的學生有送票邀請,我很想去,可惜我 21 和 25 有兩個演講。一個講智慧型手機在設計時的安全作法,一個講 IoT 的安全和隱私議題。

說實話,像這種題目,我每次都會再蒐集很多資料,然後講的時候一定要讓內容很豐富。但是有些投影片,像是我很精美的畫了圖,或是講一些很 unique 的技術,這時候我通常不會放在書面提供的投影片裡面。

結果,今天收到信,那兩個單位都說學員要向我要新版投影片,其實我想說,那是藝術品,就像是我每次上課投影片都會有好幾個版本,一直到上課那天都會不斷改版。然後上課的同學應該要自己抄寫這些最新的東西才是。

分類

2014/8/27

我在前公司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有同事的老公是麥肯錫的,其實我有投過麥肯錫的履歷但是被打槍,終於有機會可以問到那裏面的人到底麥肯錫在做顧問業是怎樣的。畢竟前公司的顧問部門那時候才被買走,而我是之後才進去的。

其實我有一個學妹後來到 BCG,也是很猛的一家公司,還有聽過有學妹到高盛的。麥肯錫的話,以前田徑隊的經理是台大工管系的有進去過一個人過。那時算是以朝聖的心情去問他。

其實大公司的用人就是他們會相信名校的篩選,然後從名校成績好的裡面再去挑。那個人是 UCB 的,那時候他說他在茶水間,聊到學歷,他說他被刺,他同事就虧說甚麼時候麥肯錫開始收 second tier 學校的人了。

其實這和我最近和同學聊到台積電在徵才有點像,據說他們 HR 會直接刷掉不是台清交成,或是成績不在前幾名的學生。這點要告訴各位,成績有時還是重要的。

前面那是題外話,基本上有一點是我現在還常和那些想當顧問的學生說,通常一個顧問公司,大部分是 general consultant,有一部分是 specialist,到達領域專家的人,通常是要在一個領域有二三十年的經驗,而一站出去就可以表示你很懂那個產業的人。

這點後來我有些感觸,有些時候有些想要轉型的人,過去也沒做過顧問,如果要轉顧問又要他帶其他年輕的顧問一起出去做,他其實是有困難的。所以要不就是從別的顧問公司找有經驗的,不然就是你去看這些有產業經驗的找進來供著。借他去打一些案子,而不要期待說他可以立刻獨當一面。這些後面的故事很精采,只是這畢竟是公開的部落格,這有洩密之嫌。

其實他後來提到,顧問公司一般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分類,這其實我最擅長的也就是這個。這我不得不要講一下我那時候考資格考的時候,有些老師非常誇讚我資料整理的能力。我也非常認同這是顧問很重要的能力。

我舉寫論文來說好了,我記得以前念博班的時候,新生訓練老師就出了一門功課,要我們選一本資管相關的期刊,然後整理他前三年發表的論文。其實我要說,如果是現在的文化,大概學生退選光,或是把你教學評鑑寫很爛。

其實那只是那門課的期初作業,每堂課還要看一堆 paper 之後寫心得,最後還要交報告。我要說台大現在素質低落也是不操學生有關,我老師之前開分散式資訊系統,每堂課教的東西非常充實,還每兩三周就要寫一個程式,最後還要交一個可能要熬夜很多天才能寫出來的 project。後來那門課改選修課之後,竟然到最後我老師開課人數不足,學弟妹真是素質堪慮。靠 .....

其實之前台科要選台大的課有困難,所以我的學生都混,如果老師今年有開,我保證要我的研究生全部去加選,畢竟我看到的,只要修過我老師的課都會變高手。至於我為何不自己開,科,我老師在台大都一堆學生不努力學了,我只知道我開大概會被學生教學評鑑刺到死

Anyway,言歸正傳,要把一堆資料做整理最重要要滿足兩個特性:

1. 周延:一篇文章或資料你要很清楚的能夠去把這個資料做好分類
2. 互斥:每一個類別要分得很清楚,最好不要說一筆資料可能被歸到 A 或被歸到 B

這兩個其實很基本,我記得我每年都會和學生講一次文獻探討怎麼寫的時候都會再講一次,結果今天 meeting 一問大家都不記得。WTF .....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從來沒有人否定年輕人的創意

2014/8/26

最近一直很多人跳出來說,要重視年輕人的創意等等,不要讓年輕人照著自己的想法走

我要說的是,以台灣的環境,很少有人去扼殺年輕人的創意,甚至年輕人的創意一直很受到重視。

最常見的,就是國內一直都在辦創意競賽,資訊競賽從早期比能力,我現在都覺得說是在偷創意。例如某公司搞了個產品要人推廣,於是花個五十萬一百萬搞個比賽,吸收一堆年輕人去報名。然後就是老師一天到晚收到很多不同的朋友打電話來,說某某某辦了一個比賽,獎金優渥,要他趕快要學生去報名參加。因為現在很多比賽都是委外,報名的隊數也是 KPI。

還有很多比賽單位也很猛,就說參賽作品智財權屬於主辦單位 .....

現在很多創業比賽第一名有到一兩百萬的,其實也是個不錯的機會,甚至很多單位就是藉這個機會去找尋優秀有創意的年輕人

我覺得,現在還在講說要去激發年輕人的創意等等,這其實反而是一種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情況,基本上,對於一般消費性應用,很多人都想的到,甚至還有很多在手機公司做了一段時間跳出來開公司特別要創業的。而企業應用,我要說的是,那是要至少在一個產業做個一兩年瞭解流程之後才想得到。

現在比較重要的是甚麼?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教年輕人或是學生一種把事情做好做穩定的精神和方法。我之前有講過,我以前的老闆有給我一本書叫跨越鴻溝,就是說科技創業者從東西做出來到市場上可以賣,這中間有很大的一個鴻溝,基本上就是品質。

我要說的是,台灣的確很多東西乍看起來不錯,但是後面的售後服務或是產品的穩定度,就差很多。整個東西要能夠賣,其實不是光做東西出來就好,前後很多議題要考慮,甚至要苦幹實幹去維持好和買方的關係

而有很多行業,基本上是不需要創意的,舉例來說,稽核或是資安工作,大家要知道的是你做了甚麼?並確定有做那些事,講說搞個創意稽核 ...... 我覺得反而增加不確定性。搞會計得來個創意資本認列,馬上都會出問題。

不過前面那段扯遠了,我覺得現在教人怎麼把事情做好,和認真做事的態度,超過要求大家創新或去創業,創新和創業本來就是非常人會幹的事,你要不管它們也會去做,更何況現在管道暢通,我看很多學生我沒教他炒股還不是一樣在買賣股票。你現在把一堆本來好好穩定過日子的人推出去,反而壓抑了本來創新會成功的人的空間。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作文比賽

2014/8/25

今天有學生問我,對於 XXX 有沒有甚麼八卦,我其實自從關臉書以後,每天大概還是會看新聞,我覺得最近媒體的報導也很有趣,就是整天哪個單位高層講說怎樣又怎樣,又疑似怎樣,從頭到尾沒有一個人負責說是誰說的,然後報紙難道變成黑函的發放中心,整天就在放話來放話去。

其實這幾年來,我覺得一到有新聞,感覺記者為了要交稿,就開始網友說,某高層人士說,某消息人士說。我先前聽獅子丸的廣播,他把這樣的狀況稱之為作文比賽,其實蠻貼切的。

而我很想要做個網站,收集所有新聞裡面說高層或是某單位人士講說案情怎樣的網站,然後去比對最後判決的結果,如果中間有那種不太一致的地方,就要求報社說明到底當初那個記者是寫作文還是怎樣。

我只能說,現在很多人會透過放話或是放消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我們在判斷消息來源的時候,的確是要多觀察 ...

Anyway,其實我是要講我最近想到的一個哏,就是學生如果東西做不出來,就跟他說,你是不是要照顧父母要休學,幫他請辭說。不過這只能開玩笑,真的搞就事情大了。

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露西

2014/8/24

今天去喜滿客看露西

我知道這部片子的評價很兩極,其實簡單來說,這部片子也不用暴雷,他的廣告就是這部片子的整個劇情,人的腦平常只用到 10%,然後露西運用到了 100%

而這整個 10%-> 100% 的過程與效果,就是這部片在戲院裏面看他特效的部分。畢竟就和哈利波特有些人說進電影院就像在看紀錄片一樣,但重點是把那個景象透過影片呈現出來,露西也有點這個味道。

當然,他也有碰到我之前提到的時間悖論問題,反正就是他碰到最早的人類露西,暗示是他把智慧交給露西所以形成了人類的文明,這我沒啥意見,這點就是反映這部片的立場是回去的話就是只會造成歷史的必然,而不是用平行宇宙來解釋。

但是露西的影片我其實蠻有感觸的,人的腦其實有在思考的的確是一部分,但是大部分說人腦沒用到的,我覺得是那種 sensor 或是人類的特殊肌肉或 actuator。腦域的開發應該是先往 Sensor 或 Actuator。所以,我常常會有那種感覺到四周人是慢動作,或是會有空間感覺不同的感受。

但是接下來,你接收了之後,身體某種程度要能夠進化才能夠處理這些東西,我覺得用百分比就不是很洽當,畢竟你的 CPU 時脈就是那樣,增加緩衝區或記憶體並不代表能夠增加處理器的效率。所以他必須在身體上要有改變,而片中後面也的確有這樣的改變。我其實蠻可以認同他可以用腦去感受到無線電波或是去影響到別人,畢竟那是人的 Sensor 或是有特別的 actuator,但是最開始他可以不用學習自動會中文,這一點就和他後面構築的世界觀有些矛盾。不過後段身體的重組與 CPH4 能量的提供,其實也算是合理。

我會覺得,腦域的開發會需要伴隨身體的開發,我覺得少林寺從達摩開始的傳承就是這樣的意味,而我覺得達摩本身就是一個腦域開發超過常人的人。

總之,是可以當作去體會作者描述腦域開發會造成效果的片子吧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嗆一下

2014/8/24

之前,我有學生去了教主底下的團隊,然後那個團隊的 COO 是我不認識的人,在星期天中午透過訊息找我,要我去找出那個學生 .... 星期天不用休息嗎?

其實教主和他的夥伴們常鼓吹無薪實習 ..... 最近我朋友問:哪裡可以找到創業失敗的人,他們能力不錯但是也知道世道險惡。其實我很想說要他去找教主

Anyway,上次教主的合夥人就寫了一篇文章後來被我在底下偷嗆,這次他把一般留言功能關掉,正好我又砍臉書了,所以我在這邊酸一下:

我們是市場太小,還是信心太少?

簡單來說,我首先要吐槽的第一點是說:如果你覺得去中國發展是不好的,那你幹啥還要舉的例子都是台灣去大陸參加創業競賽的結果?

第二點,把工廠和市場搞不清楚,他如果以後不再是世界工廠而是世界市場,那麼反而應該做消費性電子或是服務的應該要視那邊為重要市場。

第三,我要 K 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基本上網路創業是看 Eye-Ball,而你算 Eye-Ball 的確是會輸,但你要打到對方市場,成功與否和對方有沒有 FB、Gmail 的關係不是那麼直接,而綠霸相容也只是技術問題。今天是沒有一個人大到進歐洲可以讓人家開始要對你講話,基本上,歐盟要求 google 要有被遺忘權,說老實話,我覺得那對於程式架構來說,要做的功夫不小,而且 google 底下的架構又很複雜,那到人家國家去賺錢,守法當然是第一優先。

其實,一個事業成功最簡單的 ABC,就是看你對你的目標客戶是否有吸引力,我舉我之前的例子來說,有一個人找我們學校的技轉中心問說要做一些東西,我說你這東西在大陸各地方要推各地方可能都有自己的規定,你要怎麼坐大,他說,只要能先做好一些二三線城市就好。基本上,以中國大陸來說,到不同的地方有可能就像是到不同的國家,用同樣的一套邏輯去套本來就不 Work。

回過來,我一直很想 K 馬雲一點,他說台灣在談創新都是老人,我要說的是,今天你看國外創業很多是年輕人,但是你會很少看到創業成功的產品是針對企業的。基本上,這就是目標客戶的不同,以前我的前輩喜歡把事業分成兩種,一種是對終端使用者的一種是對企業的,我要說的是,對終端使用者的因為自己是使用者,所以相對來講容易進入,但是如果是對企業的,你如果沒有 domain,在現在的年代是不容易打進去的。所以,我們好少看到創業成功的年輕人,他創的頁是針對產業的,因為本身產業要的東西,可能是要符合他們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穩定。

這世界上很多東西是很複雜的,有時候如果一百分的東西比八十分的東西貴十倍都有人買,但有時候人家會覺得八十分的東西如果比一百分的東西便宜一點,那麼堪用也就好了。其實商業的東西很多時候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是我,我會鼓吹要做出一些世界第一的東西,讓世界上的人自己過來送錢。當到這個程度,你要不要講英文還是用中文都沒差了。至於走出去,我外公之前就是到世界各地工作的台商,據說還是國內前幾張有美國銀行信用卡的人,我們國家的台商早就走出去了,過去有,如果現在沒有,那反而就奇怪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當然這已經和詹的文章無關了,現在很興留學打工,即便你去那邊打工學了一些英文,但我要說的是,你接觸的仍然是中低階層的人,國外的乞丐英文也一樣是很好。之前我們講國家在歐美的人才斷層,是說大家不願意去歐美念書,而去在園區賺分紅,因此我們在國外的人脈少了,我本來以為說當分紅費用化會好一些,但是後來反而沒有很好。其實當你國家有一票人在歐美念書之後在那邊工作,自然就有機會可以打入那邊的社會,之後你才有能力去從對方的企業裡面去撈一些錢出來拿案子回來。而呼應前面的問題,我覺得我國的企業家年齡偏高,應該有一部分是他先前在歐美的人脈。



耍嘴皮子是可以訓練的

2014/8/22

我個人過去其實是很木訥的人,其實很不會講話,我很感謝後來工作的訓練。

我還記得在以前念書的時候,第一次在台大管院二館地下的階梯教室,對參加管院營的學生做分享到底資管在做啥,那時我很緊張,基本上大概講甚麼我都不記得了

後來有一次,我應邀到 Java 研討會上擔任講師,那是在國際會議廳,那個場地大到我其實不太敢看下面。

昨天我應邀去自然人憑證頒獎典禮及演討會去講一些東西,在福華文教會館,那場地是階梯教室,也是一票人,還有很多資深人員,我竟然是走到場中間,還都是對階梯教室裡面各角落的人做 eye-contact,這我覺得人真的膽子是練出來的。

不過,基本上這還是不脫我演講上的毛病:太技術了。我先假設台下所有的人應該都是公務單位有導過憑證,而想要將憑證應用在行動裝置上的。但是 .... 我忘了一件事:好像現在一般公務機關都是委外開發的。而我不自覺地講到太細的東西,而我的思維也陷入了比較技術的思維。

其實,後來我有一個問題回答得不好,就是人家問說在開發手機應用時,除了我講的一些防破解的技術外,有沒有其他方法,但是我腦袋那時候都陷在技術細節,我反而忘了從巨觀的角度去談事情。這是我要改進的地方。

Anyway,除了多練習外,以前顧問界的前輩給我的忠告我覺得是可以給各位做參考的:

1. 要把每一次的展示都當作是客戶決定要不要購買妳產品的決定性會議,要全力以赴
2. 對於每一次客戶問你的問題,不是過了就算,而要在腦內不斷的去思考更佳的答案

其實我到現在,做的都不是很好,畢竟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會放太多東西,最近其實因為有練習看著聽講者的眼睛,因此稍微有些改善,但是如何做到以下第 3 點,是我要學習的:

3. 每次演講要想到結束之後要讓大家記憶的重點

這點我做不到,因為我會覺得所有的都是重點,所以 ..... 聽我演講的人很累,畢竟我可以講三小時都還盯著大家看而且每一刻都講可以畫重點的東西 ......

找指導教授面談

2014/8/22

今天有個學弟考上本所,和我約了要談找指導教授的事。說實話,我覺得找我是給我的面子,雖然我的名額之前就滿了,我也因此拒絕了其他學生,但是我覺得我某種程度上非常有可能破例。

於是乎,我先帶他參觀了一下系上,然後跟他介紹一下我們組主要老師的特色和做的東西。基本上,我對於我很中意的學生,才會開場介紹我再做什麼樣的東西,然後看他想要做什麼,然後為他做最好的安排。

然後,我非常錯愕的是:在我介紹完了以後,他說他想要做公務員,而公務員學歷有碩士有差。當然,這可以說服我為什麼來考我們學校。其實的確要當公職的話沒差,而他也算是有想到自己未來,而那的確是一條路。

但是在那瞬間,我其實很遺憾,我覺得為何一個學弟會要選擇公職,當然,我還是盡力的去分享了一下我知道的公職撇步。我也分享了選課的重點,不過,我跟他講的一件事情是,如果是這樣,其實可以找公職人脈跟豐沛的老師,或是比較給學生彈性的老師。

對我來說,我覺得老師其實就是要教學生,當然有能力是很好,但是沒能力願意學,我也是很願意教。畢竟以我過去的就業經驗,我在軟體業工作和顧問業工作時,基本上這兩個行業的薪資都遠比不上科技業,所以你通常是只能選白紙然後教。而我對於研究所學生的期待:是我能夠協助他達成自己生涯規畫的目標。

當然,我沒辦法說百分之百都按照這個規則,畢竟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是不會拒絕別人,如果你有本事找到我就是當面硬盧我,其實我的標準會有變化的。Anyway,我覺得找老師的時候,有幾件事情要做好功課的:

1. 這老師做的研究是甚麼?或是你為什麼想要找這個老師,至少你要有個準則
2. 你自己未來的生涯規劃?應該要具體一些。我個人很不喜歡唸研究所就是多一個學歷的
3. 綜以上兩點,你應該要有想過老師可以怎麼樣幫助人達到生涯規畫的目標
4. 不要太有主見,畢竟老師要收學生都會有些責任,你如果自己就是非常固執要做一個方向,萬一老師對那個方向不擅長,其實會很不好
5. 如果你有甚麼特別需求,尤其是經濟上面的問題,要講清楚,或是你有工作要做,那你也要和老師說,以便老師做出最好的安排。
6. 找指導教授其實我覺得也算是找工作夥伴,某種程度上你也是對老師進行面試,所以有些問題你可以問清楚,就像是找工作一樣。

備審資料

2014/8/22

最近又到了要寫備審資料的時候。我之前在 FB 有寫過,不過後來我砍 FB 以後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再寫一次。

我先跟各位說,一個學校在看備審資料的時候,會看甚麼?

1. 這學生是否優秀
2. 這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研究能力
3. 這學生和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

前三點大概是正面的,後面就是負面因素的比較了。首先第一個,這學生是否優秀,基本上,要說一個老師在書審時不會看成績和學校,那絕對是不太可能。因此,如果是好的學校成績又好,要很明顯地讓人可以識別。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學校的本科系第一名來甄,除非有意外狀況,大概不太需要再考慮甚麼其他的。

例外狀況是甚麼?如果有台大資管或是其他非常好學校名次還不錯的,基本上除非太意外到你會懷疑這個人幹啥來考,例如如果台大電機的第一名跑來推甄,我除了想說這人腦袋是否燒壞了之外,我其實反而會去調查到底他發生了甚麼事,不過基本上除非有作奸犯科,不然本來他就該錄取。

那還有甚麼樣的例外狀況呢?就是這個人具有特異功能,通常在資訊相關科系,幾個特異功能包括:ACM 程式設計大賽、金盾獎 .....

專題得獎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專題通常是 Team Work,有參加過國科會計畫或寫過論文,會加分,但是論文來說,最好共同作者少,而且是用英文,還有得到獎的最好。其實我有問過隔壁學校的人看到我們系和其他學校的人書審的差異,其他學校的人在論文等的表現上是比較好。

其實,第一點是人家努力三年,本來就該讓他們不用多做準備,第四年可以多學些新東西。這些人本來也不用認真寫自傳和讀書計畫,接下來才是重點:你在準備資料的時候,你要先想一件事─你要呈現的是甚麼樣的形象?

我覺得很多人會弄錯一件事,自傳與讀書計畫就是照格式把東西流水帳的寫下來,這不是不需要,但是你要有一個摘要,也就是要透過一些方式去把一些東西讓看資料的老師能夠認同你所呈現的形象,並且願意買單,這呈現的方式最簡單的就像是國外找工作會習慣要寫一個 Cover Letter,這有點像是自己寫給自己的推薦信。那麼要推薦的東西,其實就是要呈現第二點,你有研究能力,而且準備好了。

舉例來說,我記得清大的推薦信要求被推薦人去寫他想要做甚麼研究方向,然後要推薦人去寫說,你是否覺得這個人有能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所以,你要呈現的也是這一點。大概有幾個重點:

A. 呈現出你對於這個領域的觀察:基本上寫研究方向不要寫大太空泛,像是你講說你要做資訊安全,我就覺得很空,所以你要具體的呈現你想要做的方向,然後說你為何適合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B. 呈現你人格的特質,重點是要具體,最好能舉出事證

當然,Cover Letter 和摘要是一樣的,太長就失去效果了,所以把你最精華的東西放在第一頁,其他的,你可以說請參閱後面的文件,然後加個標籤讓評審可以很方便找到。

順帶一提,就本文來說,我不喜歡看到讀書計畫寫的是我研一要念英文,然後開始找題目這種,因為感覺起來就是一份備審資料拿到所有的學校去都想通吃。基本上,我覺得自傳是要呈現人格特質,讀書計畫是要呈現你的邏輯和思考能力:

如果你能夠從趨勢的發展和自身的喜好,去鎖定一個研究方向,然後從那個研究方向去看說你為什麼有這能力做研究,然後闡述你缺的東西是甚麼,然後之後這樣的學習能夠協助你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基本上,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我很希望能夠幫助年輕人成長或達到人生目標,但是我希望它是想清楚的,如果只是洗個學歷,我個人就會興趣缺缺。

好的,第 3 點,就是我想要收這個學生,其實這應該就是你要在人格特質裡面呈現出一些特點,不過,我會把他想的更複雜些,畢竟很多學生會開始算計說這個系上有哪些老師,做那些專長容易被錄取。如果你想要奸詐一些,你可以把這些老師做的題目組合起來做一個題目,舉例來說,在資安領域和計量運算合在一起,你可以選資訊安全產品的計價,或是資訊經濟在風險的評估。這種情況下,你就把他當作是對自己的一個考試,老師來靠你有沒有能力去解這種題目。至少,大家可以放心的是:讀書計畫寫的研究方向不必然是最後的研究方向。

接下來,如果你的成績沒那麼好,或是有些想要隱藏的,你需要的是放在自己人格的特質上。在人格特質上,一種就是呈現曲線,可以是學習曲線。即便你玩社團,那也要玩出個名堂出來。我其實很不喜歡看到的有幾種:

a. 講說自己家境不好,結果有機會念書又不好好念書
b. 講說自己玩社團沒有用功,結果社團也沒搞些甚麼

當然,以我個人的經驗,如果是有參加過運動比賽的,某種程度上我會加分,但是這基本上最好是全國比賽,而且最好能夠兼顧運動和學業,至少不要太差。

總結來說,備審資料算是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檢視,有些人大學一開始很用功,甚至從高中一直用功,這些人其實呈現的成果是不需要再花甚麼時間整理。但如果自己過去混了一點,這就是一個你需要好好準備的。我常跟學生講說,在外面做工作的時候,如果簡報做得好像是拿到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的時候,那就是不懂那家公司。同樣的,找工作也是一樣,而推甄也是一樣。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困擾

2014/8/21

前天聽到同事的學生在講:真希望不要做計劃然後請假到下學期生論文出來畢業就好

我不知道我的學生有沒有不想做計劃的,我之前講過,我念書的過程算是很有趣的,我在念碩士的前一年,教育部取消直接給碩士生六千元/ 月的補助,所以後來碩士生要拿錢其實是要當助教或是當老師的助理。後來我直攻博士,我之前一年入學的,不用繳學費,而且博士每個月我記得可以拿到一萬二。到我那一年取消 ....

雖然我們取消,但是我的老師對我和學弟很好,他會指派助教和助理的工作給我們,也不需要做太多事。這沿襲到現在,我會覺得老師有義務幫學生找錢,所以我會儘可能地去接計畫。其實,我想很多老師要接國科會計畫,某種程度上也是想要讓學生可以領一些錢。
這也是我為什麼到現在對於國科會或科技部把給學生的獎助學金要當作工資來收健保費很不爽。畢竟人家老爸老媽可是用他們的薪資級距在交健保費,如果父母高薪的,其實補充保費是多收的。Anyway,現在學生是不用交,可是學校這邊要交雇主補充保費 Orz ....,不過錢反正不是我給就算了 .....

我要講的話是,我之所以離開業界到學界,不是我不會做東西或是厭倦競爭,而是我不會當 Sales,也就是說,我賣東西的能力很差。其實別人願意給案子,我覺得都是給面子了。那麼,如果我想說要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去找的案子,如果學生覺得拿錢反而麻煩 .... 那這樣的 loop 很詭異,其實就是應該要切割開才對。

........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我們找的案子應該都是兼具實務和研究的特性,而且走在潮流前端,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東西的。只是我還在想,看看有甚麼辦法至少讓研究生一個月可以領到兩萬或三萬,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學東西。其實這數字我覺得是合理的,以前我記得我學弟在MIT唸書的時候,他說他們老師好像一年是給五千還是六千美金。只是如果我可以喊到這數字,到時候有沒有本事做好事情,還是會造成我更大的困擾是另外一個問題。

結論:我需要一個經紀人或 Sales,幫我當黑臉談案子。

p.s. 上次我去找學校的技轉中心,跟他們說我有一個專利好像可以幫學校賺一些授權費,我說我可以不拿技轉金,你們要不要去分析一下可以怎麼用?技轉中心連問都不問是哪個專利,就說老師如果有標的可以跟他們講。靠,我就是不想去談技轉或是拉下臉去扮演有點專利蟑螂的腳色,那你們也不想,那就你們以後不要找我給你們技轉績效。

冰桶挑戰

2014/8/21

我個人本來覺得這活動很無聊,但是自從有正義魔人公開批判這活動,還有人找記者拍自己潑冰水後隔一天說這活動沒意義的之後,我開始支持這樣的活動。

之前臉書一堆人照片換成長頸鹿,或是一堆人貼一堆我被招待去夜店之類的,其實都有一點社群網路國王遊戲的感覺,我做了某件事,或是給別人出一個挑戰,讓大家接著下去玩。

其實,這活動如果拉開漸凍人的捐款,就一群人之間彼此挑釁,請問這種事情在臉書上不常見嗎?不爽的最多說這些屁孩。

舉例來說,如果我開始發起一個活動,要點名的人大家每週跑一個一萬公尺計時,然後把時間貼在臉書,這和這活動也差不多。

加上漸凍人的關懷,基本上,如果 Google 一下,這種類似的疾病真的很慘,的確需要長時間的贊助,雖然得伊波拉也是很慘,但是有慘一個星期和慘十幾年的差別,真的關懷一下又如何?還有擔心慈善團體捐款的排擠效應的,我覺得也太無聊。而且,要批評那些沒意義的,那請問日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接受挑戰,並且點名其他人要好好做研究解決 ALS 的問題,這我覺得就非常有啟發性。

總之,這遊戲只不過是玩的人具有代表性,就搞到好像你去批評它們自己就變的高超,這就大可不必了。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隱私

20140820

今天開車在基隆路信義路交會的那個紅綠燈那邊停下,其實今天開車算安分,就是在看前面後綠燈發呆,然後旁邊有一個人要賣玉蘭花,我搖搖手,想不到另一邊有個人敲車窗,摳摳兩聲,要給我廣告,我揮揮手說不要,然後他又敲兩聲,我又說不要,然後就看到他怒目而視。

我要說的是,先前彈出式廣告發明人說很抱歉對大家造成困擾,雖然是在大馬路上,但是那是典型的侵犯我獨處的權力。

====== 分隔線

前天跑步時,遇到四個年長的女性就是在內跑道併排走路,其實我想要繞跑道內繞過去,想不到竟然因為天雨,有一個女性走道操場內把鞋脫了,讓我硬生生就要煞車,後來我就吼了一句:跑步不是你用來散步的。後來那幾個就開始吼我,說為什麼他就不能健身之類的。

之後他們四個就都並排走內道,佔據了兩個跑道,但因為我在跑步不想吵了,我就都繞過去

我要說的是,我在運動時的確頭腦會混亂,我要講的是不要併排佔跑道,但是講錯了一句,後來要找他們講清楚的時候他們已經走了。

其實這是我年紀大了,如果是我年輕的時候在跑速度,我其實會有反制的方法,就是併排走一定有縫隙,我就從中間鑽過去硬把兩邊的人撞飛就好 ...

後來有學生跟我說,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那麼發達,你不會被人拍了上網嗎?其實以如果是這種情況,我會說不會,因為等到對方想要拍的時候,我早就跑遠了,下一圈他如果要圍著我理論,通常我可以不鳥他之類的繼續跑。但我要講的是另外一件事。

最近網路上柯震東後悔的影片放出,很多人就說共匪不講人權之類的,我其實很想說的是,那些隨手看到了拍了影片上傳然後又分享的,其實也沒啥資格講甚麼重視人權。

這就和上次公車了十多個 fuck 的那個男的一樣,網路上群情激憤,人肉搜索,最後那個男的和公車司機道歉,但是也講了一句:你們那些在網路上罵的,也不會比我這樣好。

其實用手機拍周遭環境,嚴格說起來不違法,但有時候像是店家會不想被拍,要告知對方並取得同意是一種尊重,而這種自己拍一段影片上網要大家人肉的,或是網友看了就分享自己再罵人的,有時候就超過了比例原則。

舉例來說,以前韓國有一個人他的狗在韓國捷運上大便,後來那個女的照片就被上網,還被叫狗屎女,沒管束好狗是不對,但有沒有必要上綱到這邊是一個問題。

總之,關掉 FB 對我來說雖然少了一些調劑,但是也降低了我無腦分享或按讚的可能性,而使用公開的部落格,代表對自己言論的負責

其實這篇講的行為,包括路上敲人車窗和拍公共場所的影片上傳 FB,基本上都合法,但是是一種尊重人的行為

最後有個小問題:請問拍死人的屍體照片,或是公布死者的資料算不算侵害隱私

.
.
.
.
答案是不算,因為只有活人有隱私權,但是不可以隨便亂拍是基於尊重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今天破除了一個悖論

2014/8/18

今天和學生聊天,聊到穿越劇,我就想到以前有一部電影叫做似曾相識,那是我高中的時候看過的老片,是克里斯多夫李維和珍希摩爾演的。

簡單來說,有一天年輕的克里斯多夫李維 (A) 與到年長的珍希摩爾演 (B),B 給 A 一隻懷錶。後來,A 拿到懷錶以後因為ㄧ些情況回到過去了,然後和 B 發生了一段感情,然後 A 把表給年輕的 B,但是在後來看到未來年代的硬幣就回去了。

那麼,問題是 B 給 A 再給 B,錶哪來的?

後來我想到證明這片子邏輯上問題的方式了:基本上手錶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B->A, A->B 經過二十年

錶應該就壞了,而現實錶會因為存在無窮迴圈而消失,也就不存在這錶,這也就表示,回到過去不可能帶人家給你而你又帶回去給人家的東西回去。

後來學生又講到另一個時空悖論,就是一個人回到過去,不能殺死自己的爺爺,因為如果殺死了,你就不會存在,也就回不到過去去殺死你的爺爺。但是這個悖論後來有人定義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平行宇宙,反正你回去的是另外一個時空,所以怎麼亂搞都沒關係。

不過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也有所謂回到過去不能夠改變重大事情,因為你的回去其實是歷史之必然,有點像是現在日劇信長的主廚一樣,是因為有人回到過去才造成ㄧ些歷史的演進。

會討論到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我一直很好奇,元朝曾經那麼強大,一個帝國只維持 90 年,這看來有些穿越的可能。

Anyway,我比較能接受步步驚情那種穿越,反正你就是靈魂回去變成另外一個人,但是要帶東西回去,好像有點難度,不過你回到過去做的任何事情可能就是造成歷史形成得結果。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資料存取的 log

2014/8/17

今天看王牌女行員第二集,其實我們翻王牌女行員的名字有點 A,他在日劇的片名是花咪舞不能沉默,簡單來說,就是延續半澤直樹銀行業的風格,就是戰一下銀行。我個人覺得,前幾年日本日劇和漫畫一堆戰醫院的,後來醫龍等等都開始轉彎,我想應該是搞下去這些作者編劇以後看不了病。銀行劇大概之後不會一直戰黑暗面,因為戰下去我想那些電視台也很怕被抽銀根。

Anyway,這一集的劇情我就不提,簡單來說就是有個上司把功勞都算自己,過錯都推給下屬。然後被人抓到他其實盜賣個資給外面的人。中間有拍說他們銀行有一個系統,可以找出來曾經以甚麼樣的條件撈使用者資料的使用者。

其實這又要提到我們某大立委那時候的緋聞對象,據說刑事局就有這系統,那時候據說一天到晚有一堆人要撈那個人的個資。

話說回來,個資存取管理的確是一個問題,基本上,我覺得最好是能夠先從權限過濾,畢竟 很多資料不該可以被不相關的人查,只是這中間如果以孫小姐的案例,還要特別對相關案件人士去開權限很麻煩。另外,光紀錄查詢可能不夠,查詢的內容也要有,不然到時候說電腦當機他沒拿到資料,但這一搞可能資料庫就要很大。搞不好是原本資料庫大小的 N 倍,這邊其實是另外有研究空間的。

Anyway,這部其實有點簽強,不過在今年夏季日劇比較弱的情況下,倒是可以回顧的春季日劇。話說回來,今年夏季日劇有兩部很深沉但很發人深省:一部是爸爸的背影,一部是家族狩獵。算是可以讓人提前預備老年生活的片子 .....。

小米

2014/8/17

我先做澄清,我用的手機都是 HTC、Nokia 或是 Sony。除了 Google 那時候和三爽合作出 Nexus 沒辦法要做實驗只好買。我個人不會想要用小米機郭董機或是華碩的幾款廉價機,這是因為我個人的偏好問題。

最近新聞上一直在講小米會傳使用者資料回去,這部分可以分成幾個地方,一個是大框架,一個是實作。在大框架上,智慧型手機一定可以收集到使用者行為資料,接下來就是會不會回傳。尤其是中國大陸禁用 Google 的東西,如果你要建一個仿 Google 的生態系,你就一定會做類似的功能。Google 在一啟動的時候,就要你去用 google 帳號,雖然不填也不會怎樣,但是有些功能就不太能 function。你在 A 手機裝的 App 也沒辦法自動更新或安裝到 B 手機。至於 Google 會不會收集使用者資料,我只能說,我不能保證會,也沒有人保證不會。

接下來,手機製造商會不會收集使用者資料,就我使用一般手機的經驗,他們會問你願不願意提供,但即便你不要提供,如果使用他的服務,一樣是要連接到他的伺服器。當然,如果願意提供,他會收資料,但說老實話,我也不會知道說他後臺到底怎麼收資料怎麼處理。

基本上,我以前看小米上市前的一個廣告,是他收集很多使用者的體驗去作出一個新的介面,其實我在那時覺得廣告做得真好,想不到他們實際上也算是有做出些東西出來。

其實小米和華為即便沒有收資料,部分服務有另外的資安問題,也就是做的系統可能存在有漏洞而使得使用者陷於危險,這我反而覺得是比較大的風險。Anyway,天下沒白吃的午餐,現在大家用那些免錢的服務好像很愉快,但是免錢服務其實多半就是靠出賣你的使用行為和眼球來賣錢。因此,我的想法就是看到底他提出的東西是不是吸引力大到會讓使用者願意犧牲個人資料去換了。

順帶一提,一堆在提個資法的,不要整天提到底誰可能侵犯個資法,到底我國的法院到現在判賠了哪一件?或是哪一家被罰到很多錢的?如果真的覺得觸法麻煩趕快告幾個案例,不然我們資安界真的都要喝西北風了。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徽章入手

2014/8/12
之前有提到,為了讓學生對於資安或資訊相關的工作有認同感,於是我和學生一起設計了資安人之徽,因為大小的關係,所以沒辦法在裡面放字,不過反而增加了質感。中間的螺絲代表經過訓練後的基礎,然後旁邊的箭號代表持續在各方面精進。

至於梅花,很巧的是梅花的花語是正直和堅忍,資安人最重要的就是正直與堅忍,發現了缺失不要私底下搓圓仔湯,於是最後就組成了這個圖樣。這大小大概是一個大拇指大,適合別在領口或袖口。要放在領帶上也行。

真的是蠻有質感的,看過的都想要,已經畢業的快來索取。這是第一個版本,我可以慢慢再做調整。

稅制

2014/8/12

最近因為打電動太兇少寫了點網誌,其實這是我自高雄氣爆以來一直想寫的,我看到這篇文章以後,我決定寫一下:

陳冠榮提訴求:中油總公司南遷到高雄

到現在,一堆人就在講說中油的總公司設在台北,因此台北分到的錢比較多。我要說的是,請先回去看看稅制,我國國家有國稅和地方稅。所得稅和營業稅是國稅,土地增值稅和燃料稅是地方稅。

地方稅的意思是,收了地方政府就可以自己運用,因此,如果營業稅是地方稅,這件事情有理。但是地方稅已經改成國稅很久了,而營所稅從頭到尾是國稅,請問,你公司設在哪邊,到底是哪裡有差?至於如果就稅務作業來說,之前財稅資料中心把營業稅放在地方稅組作業,是因為很久以前營業稅是地方稅,後來可能讓各地方稅捐稽徵處繼續收 (這我不確定)。我沒有辦過營業稅,但是即便是交到地方的稅捐稽徵處,也是會撥到國稅去。也就是說,即便錢是交到各縣市,錢也是進到國庫。

至於統籌分配款,網路上可以查到公式,所得稅和營業稅各 10% 和一些雜七雜八的稅的一小部分比例是統籌分配款,所謂統籌,自然是國稅才要分,地方稅根本不需要統籌。

其實嚴格來說,如果講企業總部的事,基本上那就不該批評台灣接單外地生產,畢竟,如果總公司設在台灣,營所稅就是繳給國家。因此,如果這樣,就讓石化業離開吧 .... 最多油是國外提煉運輸成本增加造成油價上升,然後少一些工作機會。

順帶一提,中油其實就算總部設高雄,你知道我國的油價補貼政策,中油本身是不太賺錢的,甚至貼錢一下賠錢都有可能。去年算是油價比較平穩的,中油繳了五億的稅。換成統籌分配款約五千萬。這筆每年收的管線費一兩億要少很多了。

最後,管線不是不能管理,不然瓦斯管線也沒安全到哪,要不要以後回到全台灣都用桶裝瓦斯的日子?有一個技術叫做 SCADA,你每個管線裝 Sensor,不管要不要用 SCADA 架構,就是收了訊息到時候即時監控和反應。最近我有和學生提到這東西,不過想想,這東西要搞一定又不是資訊人賺,到時候軟體一千萬,然後土木好幾百億,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