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嗆一下

2014/8/24

之前,我有學生去了教主底下的團隊,然後那個團隊的 COO 是我不認識的人,在星期天中午透過訊息找我,要我去找出那個學生 .... 星期天不用休息嗎?

其實教主和他的夥伴們常鼓吹無薪實習 ..... 最近我朋友問:哪裡可以找到創業失敗的人,他們能力不錯但是也知道世道險惡。其實我很想說要他去找教主

Anyway,上次教主的合夥人就寫了一篇文章後來被我在底下偷嗆,這次他把一般留言功能關掉,正好我又砍臉書了,所以我在這邊酸一下:

我們是市場太小,還是信心太少?

簡單來說,我首先要吐槽的第一點是說:如果你覺得去中國發展是不好的,那你幹啥還要舉的例子都是台灣去大陸參加創業競賽的結果?

第二點,把工廠和市場搞不清楚,他如果以後不再是世界工廠而是世界市場,那麼反而應該做消費性電子或是服務的應該要視那邊為重要市場。

第三,我要 K 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基本上網路創業是看 Eye-Ball,而你算 Eye-Ball 的確是會輸,但你要打到對方市場,成功與否和對方有沒有 FB、Gmail 的關係不是那麼直接,而綠霸相容也只是技術問題。今天是沒有一個人大到進歐洲可以讓人家開始要對你講話,基本上,歐盟要求 google 要有被遺忘權,說老實話,我覺得那對於程式架構來說,要做的功夫不小,而且 google 底下的架構又很複雜,那到人家國家去賺錢,守法當然是第一優先。

其實,一個事業成功最簡單的 ABC,就是看你對你的目標客戶是否有吸引力,我舉我之前的例子來說,有一個人找我們學校的技轉中心問說要做一些東西,我說你這東西在大陸各地方要推各地方可能都有自己的規定,你要怎麼坐大,他說,只要能先做好一些二三線城市就好。基本上,以中國大陸來說,到不同的地方有可能就像是到不同的國家,用同樣的一套邏輯去套本來就不 Work。

回過來,我一直很想 K 馬雲一點,他說台灣在談創新都是老人,我要說的是,今天你看國外創業很多是年輕人,但是你會很少看到創業成功的產品是針對企業的。基本上,這就是目標客戶的不同,以前我的前輩喜歡把事業分成兩種,一種是對終端使用者的一種是對企業的,我要說的是,對終端使用者的因為自己是使用者,所以相對來講容易進入,但是如果是對企業的,你如果沒有 domain,在現在的年代是不容易打進去的。所以,我們好少看到創業成功的年輕人,他創的頁是針對產業的,因為本身產業要的東西,可能是要符合他們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穩定。

這世界上很多東西是很複雜的,有時候如果一百分的東西比八十分的東西貴十倍都有人買,但有時候人家會覺得八十分的東西如果比一百分的東西便宜一點,那麼堪用也就好了。其實商業的東西很多時候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是我,我會鼓吹要做出一些世界第一的東西,讓世界上的人自己過來送錢。當到這個程度,你要不要講英文還是用中文都沒差了。至於走出去,我外公之前就是到世界各地工作的台商,據說還是國內前幾張有美國銀行信用卡的人,我們國家的台商早就走出去了,過去有,如果現在沒有,那反而就奇怪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當然這已經和詹的文章無關了,現在很興留學打工,即便你去那邊打工學了一些英文,但我要說的是,你接觸的仍然是中低階層的人,國外的乞丐英文也一樣是很好。之前我們講國家在歐美的人才斷層,是說大家不願意去歐美念書,而去在園區賺分紅,因此我們在國外的人脈少了,我本來以為說當分紅費用化會好一些,但是後來反而沒有很好。其實當你國家有一票人在歐美念書之後在那邊工作,自然就有機會可以打入那邊的社會,之後你才有能力去從對方的企業裡面去撈一些錢出來拿案子回來。而呼應前面的問題,我覺得我國的企業家年齡偏高,應該有一部分是他先前在歐美的人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