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給今年的畢業生

2014/6/8

每年我都會給畢業生一些畢業贈言,今年在系上畢業典禮的時候,我看時間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因此我想把話留到謝師宴講,但是謝師宴那場地又不能夠講話,所以我把我想給今年畢業生的話打成部落格的文章。

今年有太多可以寫的了,有很多都讓我想到教育的本質,不過,我想以在上週學生事務會議,後來殺時間的時候學務長閒聊,講到他想要培養學生的品德,然後被正好在當學生會副會長的今年系上畢業生 (常常在我的資料庫和資安管理課睡覺的呂同學) 講說:「其實學生自己會想,不用學校操心。」的這句話開始寫。

因此,我並不想說教,以我的年紀來說,其實在做很多事情時,我過去的經驗已經讓我對於很多事情不是那麼興奮。我想就年輕人來說,趁年輕多闖闖,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性,但也正因為這些不確定性會增加人生的樂趣。不過,有些事情還是要提醒各位:

我常常開玩笑,其實開玩笑最大的一個重點就是要見好就收。以前面我講的學生事務會議為例,那時候會議議程已經走得差不多,那時那幾個長官已經是有點在用閒聊的方式在講,其實具體的方案都還沒成形,那時找人講話是為了殺時間,不需要當場讓人家很難下台。但是,這分寸很難拿捏,幽默如果過頭常會傷人,我也常常犯這樣的錯,就這點來說,我的建議是人在任何時候要儘可能保持理智,不要得意忘形。我很少喝酒,因為這些東西會讓我失去理智上對我自己行為的控制。

其次,人要能控制住自己對其他人的好惡,我有一個很敬重的長官跟我說,一個成功的人,不會因為自己對另外一個人的好惡去決定一件事是否要跟對方合作。這件事很難,我要說我也不太能做到。但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絕對對你未來有很大的幫助。基本上,各位過去都多半與電腦在接觸,但是和人接觸比和電腦接觸要難很多。基本上,我們常講說合作很重要,但是要和他人合作很難,更不要說你們未來有可能當主管要管其他人。管理絕對是一個很難的技能,比你們過去看過的論文或是寫的程式要難上非常多。除了不要被情緒控制外,更重要的不要輕忽管理的重要,要花時間去管。

接下來,我也要跟各位講一下我過去切身之痛:有時候在公司,鬥爭是難免的,但是贏了有時候也就是輸了。各位如果看到二十年前的我:萬能運動員加上功課不錯,就是一副天下捨我其誰的感覺。那時偏偏又遇到 Internet 創業風潮,讓我覺得我就是無所不能,當然,很多案子你交給我我一定可以做得出來,然後我不斷的會要讓自己往上爬,其實我沒有輸,我都贏了,但中間很多東西是如果我可以回頭我一定會改的。或許這是你們未來才要面對的問題,但是你如果做到最後變成讓別人很怕和你一起做事,或是不想和你一起做事,那即便你當到主管,也只是徒具虛名而已。

當然,前面是受雇於人,如果你創業,那就是成功的是老大,但是創業成功的背後,死傷也是無數,我朋友常和我很壞的說:如果要找ㄧ些優秀的人才,那就去找創業失敗的就好,創業失敗的人銳氣往往被磨了一層,能力又好又不會太好高鶩遠。我要說的是,創業基本上失敗算是幸運的,最慘的是不好不壞,然後你放棄也不是不放棄也不是,其實這時間點也很難說,每個人買股票看股票跌都會想說他有一天會反彈,但是一般的經驗法則是要有停損。另外就是創業初期能不花錢就不花錢,不要搞那麼多排場。而就算拿到創投的投資也不算是成功,要真的落實獲利才行。

最後,大家最近都喜歡談 22k 的問題,我也來講一下,只是我從不同的構面來看:你們覺得停車場收費員的工作,如果是你要給薪水,你會給多少錢?這工作很固定,好像被取代的可能性很高。那接下來,如果他年齡增長,你會按照他的年資給他加薪嗎?

今年張忠謀講了,一個人一週工作五十個小時,剩下三十個小時要拿來社交和學習,你覺得公司會付那三十個小時的錢嗎?如果你是老闆,你會付這錢嗎?我講我以前當顧問的例子,其實當顧問基本上是不能夠報學習的錢,因為客戶就直接罵:我付錢給你學習的嗎?

好的,另外來看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台灣當然所有的教授薪水都一樣,但是如果是美國,救我朋友跟我講的:如果是同樣是博士畢業教書,一般是管理的>工程的>理科的>文科。不同的領域薪水也不同。

再講一個,以前我唸書的時候,那時商周登了一個故事:有人不拿薪水去麥肯錫上班,後來半年後人家決定錄用他。

起薪基本上都不是問題,重點是之後。我覺得台灣真正的薪資問題是一般中年人的薪資上不去,這是比較大的問題。現在大家很喜歡動不動就 K 財團,但我要說的是,大企業或財團其實薪資給的是比一般小企業高的,你在一般小企業當到副總或部門主管,大概薪水八萬一個月就到頭了。然後整天在 K 企業不轉型都在做代工,但是轉型的企業搞品牌的,Acer, HTC, 趨勢,哪一個不是產品被自己人嫌東嫌西,還巴不得它們倒。

各位要找工作,我覺得要思考兩個問題,第一,這家公司賺不賺錢,基本上,如果你 care 錢的話,賺錢的公司一定要比不賺錢的公司要福利好。當然,有人喜歡穩定會要去公家機關,基本上公家機關人員最近也被戰的很慘,基本上,我對公家機關的解釋是:國家需要建立一個環境,告訴他們好好用功努力可以有一定溫飽的工作,而對於本來是貧窮的家庭來說,這樣幾代以後有可能可以把自己洗到中產階級。所以我個人不去否定相關的福利和架構。第二,你十年以後,萬一公司倒了,或是你被裁員了,你有沒有辦法找到下一份工作?

第一個問題你可以說我有興趣的問題,但第二的問題很重要,我最近看到很多學生,工作了一段時間來找我,聊到轉職,但是我們聊一聊發現,它們都還沒有到轉職會很夯的點,而是轉了可能一切要重頭開始,我最常看到的是很多做技術的想說慢慢不要做技術,但是你要轉管理,但過去沒甚麼管理的經驗,這就看你能不能接受薪水被砍很多或是要重頭再來。所以,要時常留意自己的履歷長怎樣。

今年我比較推的工作是針對某些特定產品的 Presale,基本上這是你可以碰到很多客戶,而且實際上可以兜出一些東西的工作,而且進可攻 (往 sales manager),退可守 (做產品規劃或研發)。如果想往修羅道走的話可以當 consultant,因為你是要一天到晚幫客戶解決不同的問題,所以一天到晚會看到新東西,而且你能做得下去代表你能夠被付錢,這很重要。

順帶一提,我對於黑心企業的評估標準是:如果你幫公司賺的錢超過你薪水的三倍,那麼你可以考慮離職了。以我的經驗,如果你幫公司賺 3x,x 是你的薪水,其中 x 會拿去攤管銷成本,另外 x 是高階主管的薪水。如果你有本事達到而且可以持續達到,直接去跟你老闆據理力爭,不行就跳。不過話說回來,IT 一般就是管銷成本的那部分,這也就是告訴各位在公司裡面還是做能拿到錢的工作比較好,或是你搞成本中心去內部計價。

最後,我要講的是,台灣這幾年來經濟出狀況,和過去過度集中在資通訊產業有關,一個 Apple 雖然鴻海賺了不少代工錢,但全世界相關的企業死得很慘的不少。而這些資通訊產業的人,過去給的薪水給得很高,我認識很多同學或學弟,碩士畢業去園區大概一年分紅可以拿兩百到六百。在這種況況下,你會去國外念博士或唸書嗎?這就形成了台灣在國外人才庫的斷層。然後,最近一堆人不想念博碩士,也不想到國外去念。我聽說的都是去國外打工遊學,即便學到ㄧ些英文,不是讓你回來和自己人講的,你要有能力從國外拿到案子帶回台灣來,畢竟歐美的物價水準還是高。台灣很多商人拿了一堆錢供養子女在國外念書或生活,這些人生活態度又不是要去吃苦拉生意的。

總結來說,今年我主推各位到國外去做 Presale,然後掌握到他們的通路,把案子帶回台灣來。另一個我推的是去俄羅斯看看有沒有機會當天然資源公司的掮客,阿宅順便可以去烏克蘭包水餃。

p.s.今年有我認為不錯的學生後來決定不念,我想他對教育一定很失望,但是我想了想,大學教育不管是哪一國,很難特別針對一兩個特別優秀的同學去量身訂做課程,畢竟班上其他的同學會睡著(這我可是有經驗的,我每年都要面對一開始有些很厲害來修我 C 的同學,這些人後來覺得太簡單就翹課,但是考試才發現我教的東西縱深很深考的不好,但是為了這些人特別加料的課程,最後就變成後面其他來上課學生的崩潰)。我目前想到比較好的方式,只有讓他進研究室以後,由那個領域的大師來帶才有辦法。但我很感謝他給我反思的機會,我會再好好想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