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大企業<>萬惡淵藪

2014/10/20

每次看到一些人在批評大企業,認為企業就是財團等等,然後講政府圖利財團,在這種情況下,我總是要唱一下反調,我反而覺得政府甚至就該特別為大企業服務。

怎麼說呢?我要列一下我最近看到財報的資料:

台積電在 102 年繳了多少營所稅呢?27,468,185 千元,約當兩百七十億。
鴻海在 102 年繳了多少營所稅呢?鴻海沒有一攔特別列,但是 136,295,697-107,345,87 約當兩百九十億。
聯發科相對來講弱了,102 年只繳了2,062,172千元,只有二十億的稅。
銀行業的話,富邦金 102 年繳了 45 億。我大概看了一下,一堆金控大概所得稅是十幾億左右。

基本上,我看的這些數字都是營所稅,當然有很多人會說這些公司每年賺好幾兆,但是那是營業額,營業額到營業毛利中間,像是我們講說一些筆電賣一台毛利是 3% 到 4%,那麼毛利就只有幾百億。不過大體上看,國內企業的所得稅好應該是 1x%。順帶一提,營業稅與營所稅和公司登記在哪個縣市是無關的,不要再嗆台北市說稅繳台北,雖然的確是稅繳台北,但是還是國家統籌運用。

Anyway,企業的稅我覺得是和一般對人的稅不同,一般累進稅率是要做所得重分配的,但企業的員工是要繳稅,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好的,據說我國政府預算中人事費大概現在每年是 1.2 兆,基本上每年 23xx 和 28xx 公司繳的營所稅就超過這數字。所以政府的員工都是財團養的?

順帶一提,這些企業的員工要繳所得稅,而老闆也要繳稅,郭台銘據說每年就要繳好幾億的稅。而講到 22k,通常大企業給員工的薪資普遍比中小企業要高,更不用說那些新創公司。在還沒變大之前,大部分慘澹經營,其實沒給多少錢。

那麼,在更有甚者,我們國家各大專院校每年培養一堆管理學院的人,或是一些高科技的研發人才,這些人比較有機會去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基本上,很多研發或財會的缺,在小公司是不存在的,例如很多小店乾脆就請稅務士幫他們算錢,很多家公司 share 一個稅務士。

如果是民營企業,對於這些提供那麼多錢的金主,甚至人事費大部分要看他,KPI 的達成要看他,那麼民營企業會怎麼做呢?搞不好會專門派專人去服務那個單位,這就變成 account sales 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甚至就該派專人去聆聽這些大企業的需求。

其實,企業和人這兩者應該是要分開,對於大企業的重視在這幾年來被討厭有錢人的聲音所取代。大企業不是萬惡的淵藪。

總結來說,最近好像趨勢又有變化,一些大企業如果面對經濟不景氣有沒有辦法快速變化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像是 Sony 已經出狀況,最近我看三星也會出狀況,而投資人對於企業獲利的要求,可能會把 Google 等企業推上邪惡之路。但是目前來看,在全球競爭市場來說,通路和商譽等等,都有非常強的規模要求,目前看起來,會是大企業的洗牌趨勢較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