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觸碰一下敏感話題好了

今天和學生聊天的時候,不知道為何被問到:

老師:你支持服貿嗎?

這其實是一個相當敏感的話題,我其實很避免對這件事情表示意見。我只說了我反對佔據立法院,但是是否支持服貿,對我來說,正如之前我在關臉書之前講的,我好像真的沒啥感覺。我後來就打了一個哈哈,說其實不管怎樣,對我是沒有差的。

但其實我好像應該要對這件鬧得那麼大的事情有一個論述。

首先, 我不知道大家對台灣的汽車產業有啥看法?感覺起來,汽車產業變成今天這樣,好像是和政府採取保護主義有關。這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確,但是我過去大概都是這樣的印象。

保護的好處,當然大家會講說就是讓自己的產業可以壯大。但是被保護的企業,會不會像汽車業這樣一厥不振?當然,如果吃國內的市場行不行?以汽車業來說,我記得以前有老師和我講過自製汽車品牌的經濟規模是一年二十萬輛才能生存,好像這是台灣一年汽車銷售量的總和。所以,如果台灣完全沒有人開進口車,大概可以養活一家自製汽車的品牌。

這就牽涉到市場,嚴格說起來,台灣的市場不算小,從產業別的角度,應該說有一些產業靠這樣的市場可以活下去,有些不太行,那就需要外銷。

我曾經想過,如果一群人互相買賣東西,是不是可以不斷的創造財富,但是如果就數學歸納法來說,A 和 B 兩個人,如果 A 有 100 塊,然後 B 幫 A 做服務,A 給 B 100 塊,然後再回來讓 A 幫 B做服務。這是可以創造 GDP 是沒錯,GDP 可以無限增長,但是那是服務成本為 0 的情況,如果是製作產品或食物,那麼就有成本,之後數值就會減少,除非你有本事在地上挖出資源出來,如果是有資源的地方,那麼的確就是無窮無盡在地下挖就可以產出錢出來。

台灣有沒有資源呢?據說八掌溪有石油,不知是真是假,但是現在看起來自動可以無限產生資源的是漁業,但是如果不是去海裡補的大概還是要花一些養殖的成本,如果去海裡補,大概是可以無限有資源。農業某種程度上,如果你的肥料成本小的話,應該是投入<產出。

不過平心而論,台灣的近海漁業大概被汙染大概不行了,遠洋漁業的話,就要和別人搶。其實農業的話好像不是不行,如果人口少到一個程度,大家都當農夫,如果夠吃的話應該是可以。畜牧業我不確定划不划算,因為你要餵動物吃飼料,不過某種程度上,如果靠吃魚和種田,應該可以維持一個無物慾小型經濟體的生存。

如果稍微有物慾一點,那麼在台灣的環境下,當然你可以對國外關稅設很高,然後別人對你關稅也設很高,如果你賣的東西和別人一樣,那其實關稅有差的時候,人家幹嘛跟你買?運費扣掉如果便宜的話搞不好是一種方式,但是這限「鄰近國家」。當然,另一個是你的生產很有效率,這效率來自幾個不同的可能來源:人力成本與原料成本是一個,經濟規模也是。

另一種情況就是產品要有競爭力,就像是如果你能做出 Apple 之類的產品,就有果粉會買。

基本上,台灣過去搞品牌,真正成功的不多,或是就算是幾家國際知名品牌,目前也被酸的差不多了,像是 Acer、hTC,和 TrendMicro,反正稍微表現不好就連自己人也刺他。然後現在還撐得住不會死太慘的,其實也很少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廠商。所以你要罵台灣都喜歡代工好像也不是,畢竟客觀來看,不代工很慘的很多。

政府有沒有在輔導產業轉型呢?當然是有的,只是各國政府都在做,政府能做的手腕有限,我有想到的一個方法就是去想辦法複製我的基因,如果台灣出現一票像我一樣基因的人,又高又帥又有智慧,那或許是一種方式,只是如果考量到基因優劣,納粹對猶太人屠殺就這樣來的。因此,在這樣的角度下,貿易自由化或許是一個手段。

前面的思考是比較偏貨貿,那服貿呢?如果要我說的話,我會說貨貿差的是關稅,但是服貿差的是能做與不能做。當你要跨國進行服務時,問題不是商品的問題,而更進一步會牽涉到對方允不允許你這樣做。尤其是對於某些需要特許的行業。

簡單來說,對於以外銷為主的大企業,貨貿比較重要,現在像是很多企業家出來講說他很有競爭力不差那一點錢,那之前就不要一天到晚要台幣貶值。以服貿來說,得利的會是需要特許才能進行業務的、目前國內市場已經飽和的、出國比較有競爭力的。金融業某種程度上是代表產業。

其實我不太清楚人才流動的情況,但是就我個人的觀察,就算是陳水扁當總統時代,我一天到晚在外商也遇到陸幹,而現在即便我們沒簽服貿,我看到我一堆認識的人都跑去做生意。其實最終就是看到底你出賣國內弱勢產業所獲得的划不划得來?

如果你的市場其實成熟且已經飽和,你開放成熟且已經飽和的市場,似乎人家如果還要來,那就真的是除非對方的服務好到不像話,或是純粹要把你打趴。後者是現在很多人怕的。但是服務不是不爽就不要買?還是假設是大家都一定會去買廉價產品或服務,而不會有一絲愛國心之類的。

如果你市場是未成熟而且有很多機會,當然開放讓人家可以來就賺到了。就這部分來看,好像台灣相對來講這種產業較少。相反的,如果對方的市場是未成熟而有很多機會的,那麼就是我們會有獲利的地方。

因此,在這樣的推論下,我覺得,如果單就服貿這塊來講,就是看你對於對方市場的假設,以及你對於我們企業的假設,就是他能不能夠暫時運用中國的市場去創造經濟規模,然後成為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

其實最近服貿的爭議,有很多是似是而非的,例如香港與澳門,我要說的是,香港與澳門的問題,和自由貿易協定的關係,遠比自由行的影響來的小。但再怎樣,人家的國民平均所得也是比我們高很多,輪不到你說「淪落」為香港或澳門。

回到正題,如果我再回答學生這題:老師你支持服貿嗎?我會說,這要看你對於雙方市場和國內企業家本質的假設。我會對於一些經濟學家說某某方面一定是錯的嗤之以鼻。畢竟經濟學的模型基本上都是建立於某些假設的前提下,會直接說別人有問題的經濟學家,我不覺得是好的經濟學家。

結果講了半天沒有答案,但是把說詞講好總是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