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算是一個break

最近整個步調大亂,需要重新調整,正好有個機會能夠break 一下,到東京想想接下來要何去何從

如果要說我對年輕人的培養,我覺得應該是好到每次我朋友都會覺得人太好的程度。雖然也有毀過人,但基本上算是努力的

我要形容一下我的經驗:

你覺得一年你會遇到幾個覺得不錯,而你朋友在問你時你可以大方推荐的?那麼朋友那邊又可以吸收幾個?

如果第一年可以介紹一些,第二年?第三年?我都不相信一家公司敢這樣一直收同一個背景的,一般最明顯是怕小團體。

當然也有例外,會計師事務所每年收一堆台大畢業的,法律,醫學也差不多。

我覺得能夠這樣收的背後,應該是那個行業都很穩定,而且大概進入和被逃汰的結果,能夠使得企業留下的人是可被養活而有競爭力的

在過去,企業能夠穩定運作的原因,我覺得年功序列是一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同年聘了一些人,那麼如果要升一個管理者,你升誰?升了某人之後,其他人會服嗎?更不要說空降人過去

過去張忠謀,郭台銘和施振榮有交班過,但後來又回去,其實當老大退了,底下諸侯割距是常見的,只是資本主義社會沒拿槍出來。後來一但接班態勢明顯,原先的諸侯就會想跳,你看現在台積和統一就是

所以最近講世代交替,老大如果一下隔代交班,可能馬上老臣跑路,如果交給某老臣,有怕其他老臣不服

有一個名詞叫年功序列,是說在一家企業內案照年資和功勞排序做升遷,如果你變了,那就可能會出亂子

基本上創業者年輕可以出頭和現在ceo 幾歲無關,越是面向企業客戶的,你通常難找到年輕執行長,那是因為領域知識的障礙

我年輕時一直覺得我天縱奇才,去企業就要當cto,但有一次被我朋友k,說他那邊的candidate是在大場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的,後來我就知道,當你和別人並列要比時,你除了自己當老闆,不然就要遵守這規則,後來我很安份,尤其在學校的環境,我不見得要急著再升等,因為那會讓我因為欲望又做出笨事

結論是,最近社會在講世代交替,其實我仔細想了想,其實是接班團隊利用這種口號奪權的藉口,但我要說,其實撐起這個社會的是中年人,如果形成了一股擠壓這批中堅人力的力量,那麼那些最具有生產力的一個世代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那這是更大的災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