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曾國藩

今天會想要看看曾國藩這個人是怎樣的人,主要是看到她說過一句話:

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1.無論何事,均黑白不分。2.善良的人,越來越謙虛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倡狂胡為。3.問題到了嚴重的程度之後,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預設,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E%E5%9B%BD%E8%97%A9

我知道這對不同立場的人解讀會有不同,我其實另外寫 Blog 就是不想談政治的問題,所以這句話各立場的人大概都可以拿來說另外一方的人。我只是後來好奇這個人是怎樣,所以看了 Wiki。嚴格說,這個人算是文武全才的人,在晚清算是一員猛將和文學家,

不過,這人也是個狠角色:


曾國藩入南京後,湘軍大肆焚掠,「……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軍一面,則潰敗後之虜掠,或戰勝後之焚殺,尤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其慘毒實較『賊』又有過之無不及,餘不欲言,餘亦不敢言也。」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最多有100萬人,可屠城之後10多年,死走逃亡,到光緒登基時,南京只剩不到50萬人。

這感覺可比南京大屠殺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有些網頁也有說明對他的批評:

http://www.baike.com/wiki/%E6%9B%BE%E5%9B%BD%E8%97%A9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這又讓我好奇了,漢奸是怎麼來的呢?一查原來是因為天津教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6%B4%A5%E6%95%99%E6%A1%88

天津教案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在天津所發生的一場震驚中外的教案。天津民眾攻擊法國教會機構而造成數十名外國人遇害;而清政府事後的對外妥協處理方式也引起很大爭議。

比較重要的是結果:

同治九年六月初十日一曾國藩到天津,立即發布《諭天津士民》,對天津人民多方指責。隨後經他調查之後,確認育嬰堂並無誘拐傷害孩童之事,於是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馬宏亮、崔福生、馮瘸子等,行刑之日是10月19日),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出使法國道歉。李鴻章也認為「冀終歸於一命一抵了案」。而法國因隨後發生了普法戰爭,無注意東方事務,因此接受了這個條件。

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詬詈之聲大作,賣國賊之徽號竟加於國藩。京師湖南同鄉尤引為鄉人之大恥」,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足見中西文化差異甚大。而另一方面天津教案的消息,也對於全國其他地方有所影響,產生對於西方傳教士不好的謠傳及不信任,這些謠傳也在一些地區造成了教案的發生。由於民怨沸騰,朝廷讓李鴻章接替曾國藩。交接當年,曾問李:「你與洋人交涉,準備怎麼辦?」李回答:「我想與洋人交涉,不管什麼只同他打痞子腔。」,李鴻章最後判決將原來20名死刑改為16名死刑、4名緩刑,其餘不變。曾國藩被痛罵,「外慚清議,內疚神明」,一年後即去世。這件案件的一個重要影響. 就是朝廷以為法國接受李鴻章提出的條件. 認為李鴻章在外交方面比較能幹.於是往後30年中重大外交事件都安排李鴻章辦理. 殊不知法國人只是因為普法戰爭失利. 才無暇討處理教案.


我個人推測,開頭寫的那句應該是因為這件事寫的。不過如果是我,我會如何處理呢?其實我不知道。不過我覺得這票文人處理事情,總是沒有想到該做個原子彈之類的來反擊。

最後要講一些花絮,wiki 裡有一段: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軍擊斃,清朝廷令曾國藩剿捻。

話說僧格林沁在武狀元蘇乞兒裡面不是個廢渣嗎?後來看看,原來是清代最後一個滿蒙名將說:

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cgi/ttsquery?0:18500811:mctauac:TM%3D%B9%AC%AE%E6%AAL%A8G

結論:(這結論可以用很多次)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但如果天津事件的時候就能夠有人挺他,就不會有 1900 年的庚子拳亂。搞不好可以更早開始有人會想推動新政 (雖然曾 1872 年葛屁,而光緒 1875 年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