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研究環境 ....

先交代一下背景:

最近我們學校要對校級中心收錢,資安中心也不例外,收費的標準是一坪 1000 元,還不能用管理費支。照原本資安中心的範圍,一個月要付 40 萬,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將整個環境縮減到最小,這樣一個月仍需要付 2 萬多。其實並不是面積變二十分之一,而是學校原本的算法把走廊也算進去,這樣的話走廊我們就不用付了。因為五月多要調整,助理們忙著要把東西收起來,於是乎今天就和一些同仁去看狀況。

我們原本會把過去做的研究做成海報掛在牆外,我看到這些海報被收到一間實驗室裡,有些內容其實是很有趣的,像是有老師和國外的教授合作 HF 的 Sniffer,可以分析 RFID 協定的漏洞;而蠻早以前,就有老師有要做病毒資料庫的研究;那時候也有許多老師發展了針對 IC卡的分析技術而採購了相關的設備 ......

其實這些研究,很多都非常有價值,但是以預算的架構,反正每年要拿計畫就要弄一個新的,然後沒錢沒空間了,這些東西就只好停下來 ...

我在之前參觀國外的研究單位,看到他們都可以有很多很有趣的展示,因此我在之前就想說要做一些可以展示或是可以看的研究。但我說實話,我沒有辦法持續維持:

當初軟體檢測,我們買了工具,我發展了方法論,也寫了書。但是很抱歉,你不會有維護的預算,你要自己接案研究又沒辦法兼顧,在抉擇之下,我只好放棄。

而電子發票也是一樣,雖然我目前手邊還有一些東西可以繼續寫,但是看來後續以現在的框架下,現在的執行團隊應該會用最小 Effort 去把事情做掉,看來很難去深化了 ....

其實研究做到實驗可以發論文,和真的做出些東西,這中間真的差非常多,但是目前的狀況,就是大家為了要能夠有一些經費給學生,就是不斷要找些新的名目,而沒辦法去把ㄧ些東西做好,甚至延伸出去 .......

順帶一提,我其實很喜歡跑到別的實驗室去串門子,去拱其他實驗室老師的學生去念博士。我後來和專題生聊了一下後,我就跑到其他同事的實驗室去串門子,我就說xxx 你可以念博士呀,後來問到誰誰就是推來推去,後來還直接講說,老師你覺得念博士有何意義?

我之前有講過我為何會念博士,但是就是閒聊要用一句話講清楚,所以我就講了:

1. 要了解事情的原理
2. 變得和我一樣厲害

講到第 2 個理由,他們就一副不以為然貌 .....

我覺得,如果台灣再持續的用那種很短視的計畫方式去進行研究,然後把研究的 KPI 指標都壓到老師和學生身上,到最後就是都是一堆很小的研究,當然中研院或許會有些深入的研究成果,但是學校的研究能量大概就會日漸衰弱。

回到最前面的情境,其實,我在看到那一疊的研究成果摘要海報,掃過那些有趣的題目,現在變成一張張紙放在那邊,不久就船過水無痕,那時如果不是同事在我身旁,我想我會流淚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